从仇恨到仁爱
【荐读人语】:应初三5班叶若萱家长陈忠平先生的提议,本期为明亲子共读主题为“一代伟人曼德拉”。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先生去世,享年95岁。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古巴等国家全国为他降半旗致哀,南非为他举行国葬,全球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包括美国现任总统及三位前总统、巴西现任总统及四位前总统、中国副主席李源潮等)前往南非出席他的葬礼。
曼德拉,被尊为“南非国父”,他拥有传奇而光辉的一生——他曾经致力于“反种族歧视”,在法庭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演讲;他曾经坐牢27年,在仅有4平方的狭小监狱里,写下《通向自由的漫漫之路》;他曾经当选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但仅任一届就主动隐退、毫不贪恋权力;他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退休之后为农村儿童办了15所学校,为艾滋病患者筹措善款;他曾经是一名业余拳击手,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早起晨练。
曼德拉,他以坚定的理想、博大的胸怀、勇毅的个性、无私的品质,赢得世人尊重。(荐读人:徐扬华、陈忠平)
从仇恨到仁爱
南非这个以白人、黑人共同组成的国家,在曼德拉当选总统之前的漫长岁月,一直是白人对黑人进行“种族隔离”统治,白人享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和很多特权,黑人成为卑贱的二等公民,只能从事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
在这种背景下,曼德拉成长为一名“愤怒的青年”,他发誓要为黑人争取平等。大学毕业后,26岁时,他参与创建了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青年联盟,希望以和平的方式为黑人赢得平等的权利。但是,十余年的罢工、游行、街头演讲没有改变严酷的现实。曼德拉转向武装反抗,创建并领导了一支武装力量,秘密策划各种反抗白人政府的暴力活动。1962年曼德拉被当时的白人政府判处5年监禁,1964年白人政府又以“阴谋暴力推翻政府罪”给狱中的曼德拉改判为无期徒刑。
此后的20多年间,曼德拉作为“头号政治犯”,被关进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曼德拉遭到单独关押,不能与人交流,而关押室中甚至没有自然光线,更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他每天被关押23小时,上午和下午各有半个小时活动时间。在后来的自传《漫漫自由路》里,曼德拉说,“被单独关押了一段时间之后,哪怕是与囚室内的虫子在一起也感到高兴,有时甚至想与一只蟑螂一起聊一聊”。
在监狱中,曼德拉承受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狱警刺耳的嘲骂和无尽的希望与失望。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发生了凤凰涅槃般的巨变,那颗激进的心渐渐变得温和。经历无数次深刻的思考,曼德拉领悟到,善良是人的本性,如果一个人能够学会恨,那么他也一定能够学会爱,因为“爱在人类的心中比恨来得更自然”。在回忆录中,曼德拉写道:“即使是在监狱那些最冷酷无情的日子,我也会从狱警身上看到若隐若现的人性,可能仅仅是一秒钟,但它却足以使我恢复信心并坚持下去。”曼德拉认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种族主义者同样也是囚徒,他们“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监狱中的曼德拉失去了人身自由,却获得了精神的解放。这种伟大的转变在后来的岁月里塑造了一个新南非,也使曼德拉成为举世公认的伟人。
1990年2月11日,年过七旬的曼德拉重获自由。那一刻,他意识到南非已迎来从专制向民主转变的历史性时期。当时,南非许多黑人渴望复仇,“把白人赶入大海”,而曼德拉深信, “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和发展。”他推动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鼓励在种族隔离时期犯下罪行的人说出真相,承认罪过,求得宽恕。曼德拉还反复告诫民众,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在曼德拉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指向白人的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信服地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曼德拉得势后并未清算施加迫害的白人,反而提倡“黑白和解共生”。他对政敌宽大慈悲,闪耀着人性光辉。
“仁爱和宽恕是打开南非未来之门的钥匙,仇恨只能让南非继续堕落”。这是曼德拉为南非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他非凡人生最深切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