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质量,助力教师成长——乌当区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0年11月19日,乌当区教培中心教科研主任兼数学教研员周国刚老师、历史教研员石何丽老师来我校进行听评课指导工作。
两位教研员深入课堂,听取了八年级(8)班韩云慧老师的数学课和八年级(6)班韦倩老师的历史课,课后就课堂上的亮点和问题与我校老师进行了探讨交流。
首先两位教研员对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予高度的肯定,教师基本素养高、教学理念新,能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周教研员指出,课堂教学方法要重在三教,即“教体验、教表达、教思考”,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同时,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依据学生的状态决策内容的行进方式与速度。另外鼓励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考点”,教学内容要有所取舍,按照科学素养的目标重新构建教学目标,注意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素,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
石教研员指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是通过课堂调控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调控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收集和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发挥自身的教育机制,进行适时地调整和应变,从而帮助学生情感升华,让学生更好的达到情感共鸣。
我校初中部教科研徐主任总结本次活动时谈到: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了“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说明了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探索更加公平合理有效健全的校内评价机制,一方面对老师来说是提高专业能力及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也是最好的鼓励方式及学业检测方式。其次注重课堂活动的多样性,课堂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上白板和自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进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两自”教育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让学生成长充满生命活力。
我校教师认真倾听,积极参与研讨,并把研讨的收获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将其精髓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对我校教学水平进行了检验,更对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