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陶艺课引进“添釉烧窑”工艺
一直以来,我校陶艺课程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它不仅提高孩子动手能力,更锻炼学生们的立体思维,培养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从本学期开始,学校陶艺课程开始引进“添釉烧窑”工艺。“泥土”变“陶瓷”,让同学们对陶艺课更加充满好奇和兴趣。
泥土通过塑形,在同学们的手中变成一个个茶杯、花朵、板凳等作品,但还要进行电窑烧制才能使其不再遇水分解,变成真正的陶器。如若温度能够烧制1100°以上,再在其表面添加釉料,一个精美的“瓷器”就诞生了。
本学期学校电窑开始正式启用,陶艺课也从以前单一的“练土塑形”,增添了“配釉”、“施釉”、“釉下彩绘”、“打磨”等内容的教学,由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专业教师李红霞老师执教,真正让同学感受了完整的“制陶工艺流程”。学校电窑的最高烧制温度可达1200多度,因此不仅是陶品,瓷器制作也将成为孩子们的必修科目。李老师说,烧窑技术较为复杂,每次烧窑都要10小时以上,并需要专人照看,学生暂时无法参与其中,每次烧制都要由她亲自完成,但在课堂上李老师会加入相关技术的学习介绍,让同学们对这门课程有更深的理解。
近日,陶艺课程的首次烧窑已经完成,同学们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件“低温釉陶器”作品。看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孩子们都露出了骄傲自信的笑容,也相信不久之后,更多的小小陶艺家也将会从为明课堂上一一诞生。
陶瓷制作专业电窑 | 电窑中待烧的学生作品 |
陶艺教师定期将学生作品进行烧窑 | |
老师带领学生们在冷却的电窑前进行参观学习 | |
烧窑后的师生陶瓷作品集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