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PM2.5
【荐读人语】:本周,一位实习教师到我校听课,惊讶于我校小学生都知道“嫦娥三号”和“玉兔号”。后来,他了解到,原来,很多孩子周末跟家长一起看了电视报道,在学校又看了相关视频,有的孩子还开展了专题研究性学习。本期亲子共读我们选编了两篇科学类文章,一篇关于探月;另一篇关于环保。
为了培养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我校不仅重视小学“科学课”、科普阅读、科学教室装备,还举办“科技节”,成立“科学小松鼠社团”。上周,我校小学一1班家长还组织了全班师生参观贵阳供电局的“低碳环保”主题科普展。学校本学期增加了语文第二教材,很多家长按这本教材上推荐的书目,为孩子购买了书籍。仅仅重视人文素养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科学探索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阅读的科学读物,比如小学生适合阅读的《神奇校车》《小牛顿科学馆》等,与孩子共同探索世(荐读人:徐扬华)
雾霾: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PM2.5
“雾都”惨剧: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导致2个月内12000人死亡。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酿成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在逆温层天气下的不断积累发酵。可悲的是,10年后,伦敦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才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从此与雾霾斗争50年
美国西南海岸的洛杉矶,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1943年7月26日清晨,当美国洛杉矶的居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以为受到了日本人化学武器的攻击:空气中弥漫着浅蓝色的浓雾,走在路上的人们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很多人把汽车停在路旁擦拭不断流泪的眼睛。政府很快出来辟谣,这不是日本人的毒气,而是大气中生成了某种不明的有毒物质。
这是洛杉矶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雾霾的攻击,这里的居民们以为这只是偶然的天气现象,他们不知道他们面对的将是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雾霾战争。
奇普•雅各布(Chip Jacobs)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他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从童年时代开始,他的记忆里就不断出现雾蒙蒙的天空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刺鼻气味。此后的几十年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人们在雾霾中挣扎和抗争最终胜利的全过程。2008年,通过数年的资料搜集和采访,他出版了《雾霾之城——洛杉矶雾霾史》一书,在书中他记载了这一段生动的历史。
在1943年那次突如其来的雾霾之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出现雾霾的天数越来越频繁,居民中开始出现恐慌。洛杉矶市长弗彻•布朗(Fetcher Bowron)信誓旦旦地宣称四个月内一定永久消除雾霾。很快政府关闭了市内一家化工厂,他们认定化工厂排出的丁二烯是污染源。但之后雾霾并没有缓解;此后政府又宣布全市30万焚烧炉是罪魁祸首,居民们被禁止在后院使用焚烧炉焚烧垃圾。可是这些措施出台后雾霾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频繁了。政府立刻失语了。在那些雾霾严重的日子里,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人们涌向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们普遍怀疑雾霾是这些疾病的根源。
普通市民怨声载道,却也无能为力。而身处洛杉矶的好莱坞明星们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当时一个演员想出了一个“雾霾罐头”的点子,并设计了一段广告词:“这个罐头里装着好莱坞影星们使用的有毒空气。你有敌人吗?有的话省下买刀的钱,把这个罐头送给他吧——众多好莱坞影星力荐。”这种罐头标价35美分,在游客众多的商店里出售。
最先站出来的是洛杉矶当地最大的媒体《洛杉矶时报》,他们雇用了一个空气污染专家就雾霾展开调查,专家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中没有燃烧完全的汽油,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工厂的废气以及焚烧炉。这一结论很快受到了反驳。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的工程师宣称汽车尾气会立刻消散在大气中不可能制造雾霾。
可他们没有想到一名住在洛杉矶的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真相。
加州理工学院的荷兰科学家阿里•哈根斯米特(Arie Haagen-Smit)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当时的情况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洛杉矶及其周边变得空前繁荣,大量工厂和人口的涌入让这座城市成为全美汽车数量最多的地区。洛杉矶在19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
“这是洛杉矶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给他们带来威胁的雾霾就出自自己心爱的汽车里,他们每个人自己就是污染源。”雅各布说。
钟南山院士:PM2.5会对人的心肺带来整体损害
“PM2.5致人死亡不是单纯死于肺癌,对人的伤害是心肺的整体损害。”钟南山说,此前,中美合作做了烧煤区与不烧煤地区人群寿命的调查,计算雾霾的对人的影响,经过2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烧煤的淮河以北,人的平均寿命比淮河以南人群寿命低5.52年。
钟南山还说,明年全国两会他会继续提建议,促使政府对PM2.5做相关工作。“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不以GDP为唯一考核指标,现在我们地区的PM2.5指数,已作为对当地领导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是相当大的进步。”他说。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