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我校刘云副校长为初中部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2016年5月16日,我校刘云副校长在为明剧院为初中部全体教师进行了关于“怎样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培训。
当前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一个普遍看法就是效果不显著、甚至流于形式。刘云副校长认为,想要搞好搞活课堂分组合作学习。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了解合作学习的要素。合作学习是一个小组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事情,小组成员之间应该互相依赖,并善用这种依赖;合作学习必须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明确个人责任,这样才不至于合作变单干;合作学习还需要优势互补、学会合作,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在组内的作用;合作学习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反省找到小组探究过程中值得推广保持的有点以及发现小组的不足从而改善;合作学习还要求教师能够进行适时的干预,适当介入,拔高学生探究的深广度等等。
其次,还要明确合作学习的困惑。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合作学习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困惑,即分组问题,由于学生的性别、个体差异、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这也决定了合作学习分组要有所差异,应当做到优化设置,资源利用最大化,小组协调能力最大化。合作学习还有一个困惑就是言语霸权问题,小组内常常是某个学生抢占发言权,其他学生只有聆听的份,这样完全不能达到小组合作的效果。角色分工也是合作学习常见的一个困惑。小组内如果分工不明确,就会有一些学生处于游离状态,不能很好的投入学习当中。此外,教师的问题设置和管理也是合作学习中的困惑,一些教师设置的合作探究问题过于浅显或过于晦涩,不具备探究性和开放性,以至于学生无法进行合作探讨,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虽说教师要少干预,少介入,但并不等于说不干预、不介入。如果教师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不进行精确观察,学生的讨论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教师需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合作探究当中,教师给予的任务要适当,对于不同程度的小组要做到差异分配。教师设置的探究标准要落实,并且付诸实践,不可流于形式。合作探究一定要确保小组成员全部参与,确保小组每一个人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作用。等等。最后,合作学习要注意细节的实施。从起步到分工到规则到小组展示,都要明确细则,让学生有据可依,甚至小组内的发言人都要明确指定,小组要呈现互动与交流,小组展示也要切实保证。
刘云副校长十分全面的指出了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检测的标准,这对于课堂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在我校的落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助推剂推动着教师们课堂探究环节的改革与完善。在会议的尾声,刘校长指出,合作是一个从学习到生活的过程,看似难做,但事实上,只要我们找到突破口,并灵活运用,最终,一定能在合作探究中找到教学的乐趣,找到它存在与课堂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