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心理老师带领学生锻炼发散性思维
“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因此,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必须以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作为内驱力。近日,我校心理咨询姚老师组织学生锻炼发散性思维。在这节课上,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会做一个角色互换,让学生自行分组,在课堂中担任“引领者”的角色,自己设计和组织班级游戏,老师变成了“学习者”。
学生从自行分组的不主动,再到全程参与设计的奇思妙想,最后将自己的游戏规则告知并带领全班做自己设计出的游戏,整个过程均展示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
据了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常用的活动方式有情境体验、心理陈述、行为训练、角色扮演、讨论等。通过心理老师的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自主地进行心理调整。同时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中采用多种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主性、积极性。
我校多样的心理学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