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幸福从哪里来》之大讨论——
今天,我们这样做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四小“教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侧记
3年前的教师节,就是在这间大教室,中关村四小的教师们讨论的话题是,怎样做教师?3年后的教师节,还是在这间大教室,教师们讨论着另一个话题:今天,我们这样做教师。
3年的时间,从怎样到这样,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探索、反思的过程是艰辛的。作为旁观者,记者记录下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
研讨是在故事中开始的……
尊重是教师的一个基点
“我为什么生气?”这是冯春老师讲给大家的一个故事。
一天,音乐老师气呼呼地向冯老师告状,“你们班的孩子太气人了!毫无纪律,排合唱的队形怎么也排不下去。全年级可就剩你们一个班了。”音乐老师的责备让冯老师很是难堪。她马上采取措施:对孩子们狂风暴雨般地批评,加班加点地盯梢,近乎苛刻地要求。可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仍并未达到冯老师心中理想的标准。
这次,冯老师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当孩子们受到批评时,我为什么感到愤怒、羞愧;当孩子们受到赞扬时,我为什么会陶醉于这种表扬中?这源于我的虚荣心、我的面子。我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尊重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展示我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工具。”
“要与孩子共担责任,与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这是杜海静老师的观点。“不要因为个人的面子而破坏了班级中相互支持、尊重的氛围。对于问题,老师要巧妙、智慧地去引领,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于昕老师对这个故事特别有感触,“往往在班级中投入越多的老师,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班级的看法”。她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书中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是由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做熏陶。熏陶比管理、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孩子们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不会责备孩子,而是代他们道歉,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张腊华老师这样说。
坚守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坚守是一种滴水石穿的决心,坚守是一种聚沙成塔的积累,坚守是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坚守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这是中关村四小老师们的共识。
张腊华老师说,“一个很小很小的事情,做长了,做久了,也可以成为大事。而班主任每天做的正是一些平凡的小事,干好这些平凡的小事,就是坚守。”对于坚守,张老师还有另外的遗憾,“几年前,我曾热衷于网络研修,还给自己取了个‘老鸟慢飞’的网名,希望能在网络的平台上成长。两年多的坚持,我的收获很大。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中断了每周的网上研讨,最终失去了这个资源。”
冯春老师认为,一个人坚守的路很辛苦,谁都难免会感到倦怠,会支持不住。但如果大家能相互支持,彼此做伴,就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反思每一件小事,都能够让自己有所得,教师就该有这样的职业精神。”这是郝玉华老师的理解。“张老师对于网络教研的热情让我敬佩。放学后,总能看到她加班的背影;笔记中,记录了她对无数小事的教学反思。”
“师范毕业后,很多同学改行了,跳槽了,而我们还能站在这个讲台上,这就是一个教师的坚守,这就是对坚守精神的诠释。”曹峥老师说。
过去,王晓丹老师认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爱心、耐心、责任心。在研讨会上,王老师对教师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认识: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持之以恒的爱心、耐心、责任心。
研究是教师的一种常态
教师与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不在于教龄,不在于水平,而是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研究的精神。
李宏春老师发现,班上总有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如何才能给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为此,她开始了研究。先是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帮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把作业记下来、同学间相互提醒、与好朋友结对子,等等。可孩子们说,“我请教别人,别人不乐意帮助我怎么办?”于是,李老师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好的求助方式。研究每前进一步,就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老师,××总是打扰我”,又有孩子抱怨。李老师又教孩子们什么样才是好的帮助行为。同时,她还告诉孩子,要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
就这样,从最开始的关于学习习惯的研究到让孩子学会交往到学会做人,李老师的研究不断继续。
从一个小问题入手,研究出一个大问题,李老师的话题引来了大家的热议。李晓琪老师认为,教师的研究就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而不仅仅是研读专家的理论。理论就好比另一颗树上的苹果,需要自己消化,才能知道其中的滋味,别轻易上了专家的当。
“教师是一个研究员,一个无私的研究员。教师要用自己聪明的头脑,适时跳出教师的角色,比如像一个CEO,呵护孩子们成长。”这是80后的高娟老师的感悟。
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陈锁明教授也参加了四小教师的研讨会,听了教师们的故事,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坚持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教育不是选择学生的教育,而是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方法。他把教师职业精神归纳为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建议教师们在这几方面努力。
中关村四小校长刘可钦对教师职业精神的理解是:敬业、专业、勤业、创业。刘校长希望教师们能在四小的平台上,和学生们一同经历,一起成长。
不把问题当问题,而把问题当财富。答案在故事里,答案在研讨中。中关村四小的教师们就是这样,在成长中彼此尊重,在平凡中共同坚守,在研究中不断前行。
《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15日第3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