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我们理想中的教师角色
在那个“耻学于师”的年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传道、授业、解惑”成为教师角色的经典名言,流传世代。今天,信息以“爆炸”的形式涌现,科技带给人类生活以前所未有的改变,教师不再成为“无所不知”的“能人”,教师角色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当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在它的孕育下,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老师自己,都在希冀教师担当起应有的角色。新近,在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特级教师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一书中,浙江省特级教师们言说了各自教育理想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呈现了新世纪人们寄予教师的无限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教育理念的新空气。
谈及教师角色,也许留在人们骨髓深处的印象便是“知识的传授者”,即使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仍有大部分教师以“教导者”或“训练者”的面目出现。在该书中张永久老师探析的教师的“促进者”角色,也许会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他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时刻在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等具体层面,实践着教师的促进者角色。于敏锐的思考中,张永久老师眼中的教师所承担的促进者角色应该是基础培养者、优势发现者、兴趣聚焦者、目标导航者、心态调整者和弱势控制者。促进者角色所蕴涵的这六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线教师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他们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明智之举。
在新课改的热潮中,教师们都在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更新观念,追求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王斌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以真情来打通走进学生心灵的隧道,为学生缔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哪怕是课桌椅的排列形式,他都在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营造平等和谐的气氛,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定格为生命的“涌动”。在王老师看来,倾听也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他静静地倾听着学生的话语和心声,尊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成为他们的伙伴。他也赞同教师对学生说些善意的谎言——促进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唯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茫茫大海中为学生导航的明灯。因此,他在该书中写道:“师生平等对话……它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它意味着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它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教学相长’情景中的技艺切磋,相互依赖中的心智启迪;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
关于促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问题,在该书中,许多老师都以自身的实践探索为经验,向我们提供新的思路与办法。陈锋老师呼吁教育者共同来营造“绿色课堂生态”。对于“绿色课堂生态”,他有自己的解释,他主张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既看成自然的人,又看作社会的人,课堂教学则是师生生命的对话,教育要尊重生命,要和谐师生关系,营造绿色课堂生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为实现绿色课堂生态,他从课堂硬环境和课堂软环境的创设和营造着手,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环环相扣的论说中,我们可以知晓他是在努力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业生活的愉悦,发现生命的灿烂。这一点,恰恰是目前许多一线教师难以达到的教育教学境界。而徐晓芸老师所说的“陪着学生走向未来”的思想恰与“绿色课堂生态”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受益于徐老师的学生曾说过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让我们体味到何为“陪着学生走向未来”。这位学生如是说:“徐老师就是这样,她并不是神话中的人物,所以她必须和我们一起努力去寻找明天,在通向未来的漫漫征途上,她是一个陪着我们走的人。当她陪着我们走向目标时,过程和结果都显得如此美丽与多情!”是啊,一路有“你”,学生不再觉得“孤单”,教师也就成为那股坚强的精神力量,滋养着学生生命的枝芽。
诚如鲁迅先生回忆恩师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影响时所言:“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教师于学生,不是金钱,不是物质,而是那涌动于血液里的精神。无论人们赋予教师何种角色,其实质都源于此。(《特级教师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2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