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校区)专家引领 团队协作 砥砺前行——暨乌当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
为了促进乌当区优秀教研组教研成果的交流,推进学校教学研究的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11月29日,在乌当区教培中心数学教研员马筑老师的积极组织下,在我校阶梯教室开展了乌当区小学数学“计算数学”主题活动研讨会,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教培中心的龙主任、马老师及乌当区各小学数学教师。
本次活动,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节《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同课异构课堂展示,分别由为明国际学校(温泉校区)数学教研组的肖娅、张东晓两位老师进行执教。新颖的导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两位老师虽说课题一样,但教学教法各有侧重。例如,肖娅老师开课设计了四道具有代表性的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直接复习引入,教学成长点设定准确有效。而张东晓老师新课伊始,结合课本例题的情境,以学生的认知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愉悦谈话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
|
|
|
|
|
|
|
|
|
|
本次活动在来校专家的引领下,采用“同课异构”形式,在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将课时目标明确,教学技能和学习方法博采众长,最终目标的制定是切实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研课,不仅让同伴发现上课老师的优点,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四年级学生学情,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习本单元时,学生有条件主动把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到三步混合运算中来。将课堂立足点锁定在学生的“学”和“用”。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与适时点拨下,自己去读懂教材,自己主动发现规律,自己亲自去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自己去探索规律,自己试着下结论。如:在本次备课,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时,教师们通过一起认真研读大纲与教材,结合各自教学经验经过讨论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的评价语言很丰富;教师能够及时找到学生回答的关键字,以此为生长点进行教学;教师能够面对所有学生,做到面批面改;教师说的太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少;教师喜欢重复学生回答的问题,致使课堂进度慢。同组教师研课、听课、议课积极参与发言,从课外的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通过本次研课慢慢改变自己的课堂。
两节课内容都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学生可以有条件的把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到三步混合运算中来。但同时有些同学由于计算习惯未养成,致使自己的准确率不高,所以除了讲清本节课算理外,两位老师都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渗透了“一看、二想、三算、四检”计算习惯,同时注重规范学生的书写。
正如马老师所说,课堂艺术原本就是一项缺憾艺术,任何教师都做不到上一堂十全十美的课堂。课后,各小学教师分组进行讨论,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发言,从过去的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大家在认可两位老师的同时,也纷纷结合切身的教学经历,集思广益,对我校两位年轻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教学建议。
本次主题式教研活动的顺利落实,一方面,展示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以及体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课标、教参、课例的过程,展示为明学校(温泉校区)小学数学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搭建从分享,共享到达成共识的交流互动平台,帮助教师们提高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此次活动中我们也得到更多的启示,例如:教师的评价语言很丰富;教师能够及时找到学生回答的关键字,以此为生长点进行教学;教师能够面对所有学生,做到面批面改;教师说的太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少;教师喜欢重复学生回答的问题,致使课堂进度慢。同组教师研课、听课、议课积极参与发言,从课外的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通过本次研课逐步改变自己的课堂,更加优化自己的课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必须不断砥砺前行。